中华印刷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汉字已有五千年的历史。它由记事符号和记事图画演变而成。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彩陶上,就出现图画和符号,它就是汉字的前身。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成熟汉字,是公元前十四世纪(商代)刻于兽骨和龟甲上的文字,称甲骨文。已使用单字四千六百多个,形声字已占一定比例,已是发展成熟的文字了。

商至西周的青铜器,多数铸有铭文(也称金文),其字体称大篆。西周青铜器铭文字数较多,展出的本馆史墙盘铭文达284字,师鼎有铭文190字。而毛公鼎铭文达491字。这些都反映了当时文字发展的水平。

秦始皇时,对文字进行了简化和规范,这种字体称小篆。秦代的刻石和瓦档上,都能看到这种字体。

汉代初期出现隶书,是汉字字体的重大变革,东汉的《熹平石经》,是最具代表性的隶书。东汉后期出现楷书,使汉字字体走向定型,以后的一千多年,楷书成为汉字的典型字体,也是早期雕版印刷的通用字体。

 

pgcp01.jpg (16667 bytes) pgcp02.gif (5789 bytes)
附图1. 汉字起源演变图 附图2. 新石器时代晚期彩陶上的记事符号 附图3. 甲骨文(最早的汉字,公元前13世纪)
pgcp04.gif (7305 bytes) pgcp05.gif (9020 bytes) pgcp06.jpg (26026 bytes) pgcp07.gif (6024 bytes)
附图4. 盂鼎及铭文 附图5. 石鼓文(公元前7世纪) 附图6. 秦琅??刻石(小篆) 附图7. 瓦档

 

[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