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印刷

简牍与帛书

竹简多用竹片制成,每片写字一行,将一篇文章的所有竹片编联起来,称为「简策」。这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书籍形式,用于书写文字的木片称木牍,多用于书写短文。

简牍起源于西周,春秋战国时使用更广。公元4世纪左右,由于纸已广泛使用,简策才为纸抄本所代替。

最着名的有:

  1. 1953年7月,湖南长沙仰天湖古墓出土竹简42支。最长的22厘米,宽1.2厘米,篆文,每简2-10字,为战国之物。
  2. 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发现《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竹简。约五千枚。
  3. 1975年12月,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竹简一千一百多枚。为秦昭王元年(公元前306年)至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之物。

竹简不仅在古代文化史、书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印刷术也有重要的影响,特别是简策的形式,即为卷轴装的前身,为早期的雕版印刷所广泛使用。

帛书是与简策同时应用的文字载体形式,它是将文字书写于丝织品上。由于材料昂贵,多为上层使用,不如简策广泛。

pgcp15.jpg (59537 bytes)

pgcp16.jpg (43482 bytes)

pgcp17.jpg (26301 bytes)

附图15. 简策

附图16. 帛书

附图17. 木牍

 

[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