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印刷

中国古代活字版印刷

当雕版印刷发展到很高水准时,人们已感到每印一本书都要重新雕版,十分费工,因而极力寻找一种更省工、快捷的印书工艺,这种历史环境下,活字版就发明了。

一、活字版的发明

活字版的发明,是印刷史上又一伟大的里程碑,它既继承了雕版印刷的某些传统,又开创了新的印刷技术。活字版发明后,先后有泥活字版、木活字及金属活字。

谈到活字版的发明,不能不提到毕升和沈括。正是北宋着名的文人沈括在其所着《梦溪笔谈》一书中,较详细地记载了毕升发明活字版及其工艺概况。现将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毕升首创活字版一段文字抄录如下:「版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版本。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只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版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同则以纸贴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升死,其印为余牦从所得,至今保藏。」

根据沈括的记载,使我们知道了活字版发明的全部情况,即: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年),毕升发明活字版,他的活字是用胶泥制作,经火烧后使其坚固。活字按韵排列存放。活字呈片状,排版前先在铁板上铺以松脂,蜡与纸灰的混合材料,排好一版活字后,将铁板加热,再用一平板压字面,以便将全部活字粘于铁板上,并保证字面平整,以利于印刷。印完后,再将活字退放原处,以便下次使用。为了提高效率,可用两块铁板,交替使用。由此可见,毕升发明的活字版,已具完整的工艺技术。

关于毕升的其他情况,沈括《梦溪笔谈》未作记载。1993年,于湖北省芙山县发现毕升墓碑,并经专家认定。因而使我们更进一步知道毕升原籍,死于宋皇佑四年(1052年)。

二、西夏的活字版印刷

西夏政权积极吸收中原印刷技术,除用雕版大量刻印书籍外,还采用活字版技术。流传至今的西夏活字版印本有多种,其中有泥活字版印本及木活字版印本。

1987年于甘肃武威??新华乡缠山村亥母洞遗址,出土一件西夏文印本《维摩诘所说经》,经有关学者认定,为公元12世纪中期的泥活字版印本。说明在毕升之后一百余年,西夏开始使用泥活字。

1991年于宁夏贺兰县拜寺沟方塔中出土西夏文印本《吉祥遍至口和本续》9册,蝴蝶装,经专家考证为12世纪后期木活字印本。

1908年以科兹洛夫率领的俄罗斯考察队,从西夏遣址黑水城掠走大批西夏文献,在这批文献中,最少有四种活字版印本,即:《德行集》、《三代相照言文集》、《大乘百法明镜集》,以及与武威出土的《维摩诘所说经》相同的版本。

这么多早期活字版印本的发现,在印刷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说明了与宋同时期的西夏,广泛应用了活字版印刷。

三、王祯对木活字排版技术的改良

元大德元年(1298年)任旌德县尹的王祯,亲自设计,雇工刻制木活字三万多个。并排印了《旌德县志》一书。他还将自己的木活版工艺详细写成《造活字印书法》一文,并附于其所着《农书》中。这是历史上最早全面论述木活字版工艺的着作,其内容包括:写韵刻字法、锼字修字法、作盔嵌字法、造轮法、取字法、作盔安字刷印法等六个方面。

今天所知,王祯虽不是木活字版的发明者,但他设计的转轮排字盘,活字的按韵排列,活字的最少数量以及木活字制造方法等对木活字排版技术的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王祯,字伯善,山东东平人,曾任安徽旌德,江西永丰县尹。

四、金属活字版的起源

中国古代用金属版印刷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出土一块印花铜版,证明在公元前2世纪,已用铜版在丝织品上印花。宋代的纸币也是用整块铜版印刷。北宋时期已用铜版印刷商标广告。这些铜版实物都流传至今。这证明,早在宋代,已解决了金属版印刷的用墨。

元代王祯在其所着《农书》中记载:「近世又有铸锡作字,以铁条贯之作行,嵌于盔内,界行印书。」这说明在13世纪后期,就有人使用过锡活字。这是关于金属活字的最早记载。

现存最早的铜活字印本,是印于元至正元年(1341年)的《御试策》。是一本用于科考的参考书。

五、明代活字版印刷

(1)明代铜活字版 从明代开始,铜活字已广泛应用,而且遍及无锡、常州、苏州、南京、杭州、建宁、广州等地,印刷书籍约有百多种。 使用铜活字印刷最着名者是无锡的华燧(1439-1513年,字文辉,号会通),他先后制成大小两副铜活字,所印书籍可考者有十几种,是明代铜活字印书最多者。他所印的主要书籍有《宋诸臣奏议》、《锦锈万花谷》、《容斋随笔》等。 华燧的侄子华坚,也以用铜活字版印书而称着。他于正德八年(1513年)印成第一部书《白氏长庆集》。随后又排印了《蔡中郎文集》、《艺文类聚》、《春秋繁露》等书。 无锡另一家使用铜活字印刷的是安国。他的铜活字也是大小两种。所印的第一部书是《东光县志》,后又排印了《吴中水利通志》、《颜鲁公文集》、《初学记》、《春秋繁露》等书。 建宁的铜活字印本《墨子》,为蓝色印本,可能是以蓝靛为印墨。

(2)明代木活字版 明代木活字版的应用不如铜活字广泛。据统计,流传至今的印本约有17种,地域分布在四川、福建、江苏、浙江、贵州等地。蜀藩、益藩也曾用木活字印书。 六、清代活字版印刷

清代的活字版印刷较为发达,历代出现的泥活字、木活字、锡活字,铜活字等都有应用。最为突出的是政府曾用铜活字和木活字大量印书,其规模都超过前代。

(1)武英殿铜活字印刷 清康熙四十二年(1708年)至雍正四年(1726年)武英殿刻制铜活字大小各一副,约25万枚。排印了大型丛书《古今图书集成》。每部书525函,共5,020册。印刷及装潢都很精美。武英殿的铜活字为宋体字,大号字1厘米方,小号字为大号字的一半。这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铜活字印刷。

(2)武英殿木活字印刷 干隆三十八年(1773年)开始,武英殿进行了大规模木活字印刷。经过三年工作,共刻制枣木活字大、小各一副,共25万多个,并排印《武英殿聚珍版丛书》,约134种,2,389卷。这也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木活字印刷。 干隆四十三年(1778年),在金简的主持下,编印了一本《武英殿聚珍版程式》,用木活字排印。该书详细介绍了武英殿木活字版的技术工艺,包括木活字的刻制方法,活字的规格,字体,活字的存放方法,以及排版工艺等。是历史上第一本由最高统治者批准出版的印刷技术专着。 《程式》一书中,规定了活字的尺寸,即大号字厚二分八厘,宽三分,高七分;小号字厚、高同大字号,宽为二分。这是历史上第一次由政府颁布的活字标准。武英殿活字的存放,采用了偏旁部首及笔划顺序排列,这比以韵排列更为先进。

(3)清代民间活字版印刷 清代民间的活字版印刷,也十分活跃,泥活字、木活字、铜活字、锡活字都有使用。

  1. 民间泥活字版印刷
     大约由于用料较省、清代仍有人用泥活字版印书。如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泰安人徐志定,用泥活字版印刷《周易说略》一书,称「泰山磁版」。道光十年(1830年),苏州人李瑶用泥活字印成《南疆绎史勘本》一书,书中有「七宝转轮藏定本,仿宋胶泥板印法」字样,证明为泥活字印刷。
     清代用泥活字印书最着名者,当推安徽泾县水东村翟金生,他花几十年心血,自制泥活字十多万个,字号分大、中、小、次小、最小五种。(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用自制泥活字排印了自己的诗集,《泥版试印初编》。后来,又排印了《泥版试印续编》、《仙屏书屋初集》、《修业堂初集肄雅诗集》、《水东翟氏宗谱》等书。
  2. 清代民间木活字版
     清代民间木活字版印书、广为流行,几乎遍及全国各地,其木活字版印本流传至今者约有200多种。在江浙一带,有一种流动的木活字印刷作坊,专门到各家去承印家谱及个人着作。
  3. 清代民间铜活字版
     清代民间铜活字印刷不及明代活跃,只有少数几家使用,其中最着名者为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吹黎阁用铜活字印《文苑英华律赋选》四卷;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福州林春祺用铜活字印《音学五书》五种。
pgcp82.jpg (40119 bytes) pgcp83.jpg (15381 bytes) pgcp87.jpg (41790 bytes)
附图82. 《梦溪笔谈》(毕升发明活字版的记载) 附图83. 毕升像 附图87. 《农书·造活字印书法》
pgcp84.jpg (16267 bytes) pgcp85.jpg (23686 bytes) pgcp86.jpg (22821 bytes)
附图84. 《维摩诘所说经》 附图85. 《吉祥遍至口和本续》 附图86. 王祯木活字排版工艺
pgcp89.jpg (35538 bytes) pgcp90.jpg (31897 bytes) pgcp92.jpg (21325 bytes) pgcp93.jpg (29897 bytes)
附图89. 《白氏长庆集》(华坚铜活字本) 附图90. 《墨子》(芝城铜活字本) 附图92. 《武英殿聚珍版程式》 附图93. 制木子图
pgcp88.jpg (33127 bytes) pgcp91.jpg (21258 bytes) pgcp97.jpg (36046 bytes)
附图88. 《宋诸臣奏议》(华燧铜活字本) 附图91. 《古今图书集成》 附图97. 《红楼梦》(干隆五十七年(1792年)萃文书堂木活字本)
pgcp94.jpg (31379 bytes) pgcp95.jpg (34174 bytes) pgcp96.jpg (31386 bytes)
附图94. 刻字图 附图95. 槽版图 附图96. 摆书图

pgcp98.jpg (33973 bytes)

附图98. 《婺源山水游记》(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紫阳书院木活字本)


(完)

 

[回目录]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