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文化的发展与传播


一、 纸的发明

  人类出现在地球上距今已约有三百余万年,然而文字的出现则不超过万年。纸未发明前书写记事的文字符号及材料(时期 ,文字符号,记事材料,附注)
远古时代:无文字,采
用结绳或刻木方式记事:绳—大事大结小事小结;木—大事深口,小事浅口;
新石器时期:契刻符号,在龟甲,兽骨,石器,22种简单几何符号;石器,骨器,陶器,44种文字符号;
商、周时代:青铜铭文;青铜器(贵族才可享用),甲骨文,龟甲,牛胛骨(一般通用);
春秋战国时代:小篆,在竹木简,丝帛上书写;
秦、汉时代:隶书,在竹木简,丝帛上书写。

  竹,木简与帛书的特点
竹简,木简:
1.最常见常用;
2.便宜,笨重;
3.用绳子,丝线,皮带编成书册;
丝帛:
1.柔软,轻盈,易携带;
2.可随意自裁,易于折卷;
3.价格昂贵;
4.写字效果好 。

  在谈纸的产生前,必须先确立纸的真正定义。今“纸”与古“纸”是不同的,古“纸”,即东汉以前文献所提的“纸”,所指的是“丝棉纸”;今“纸”是 指用植物纤维构成的纸。今“纸”必须具有以下条件: 原料必须是植物纤维。生产 必须是原料经由蒸煮成浆, 漂洗,抄造及干燥成型等顺序处理而成。纸应表面平滑,柔韧耐折,纤维分布较均,整体一般成薄片状。适用于书写,印刷,包装等。 以往,在人们的印象中,纸被认为是由东汉蔡伦于105年发明的。

二、 两汉时期造纸业的发展

  两汉时期是造纸业的初兴阶段,西汉自刘邦建国后,经历了文景之治与汉武帝的盛世,使得社会经济获得长足发展,各种工艺技术与商业也在此时奠下良好的基础,此时,人们已经能够利用纤维丰富的麻类产品造出麻纸,只是质地粗糙,不易书写而已,也因此不受到重视。到了东汉前期,其科学技术在西汉以来的累积之下再加以提升,各种工艺技术均有重大进步,如冶铁,纺织等。其中造纸术更有重大突破,汉和帝时,蔡伦采用树皮,麻头,破布,鱼网等材料造出了便于书写的纸张,后人称之为“蔡侯纸”,对中国乃至于世界的科学与文化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三、东汉时期的造纸过程

1.浸湿,切碎,洗涤 :将麻绳、破布、树皮用清水充分浸泡后清洗,使麻纤维松散,并切割成小块。
2.沤麻: 浸石灰水, 加热蒸煮,使纤维分散,去除麻料上原有的污质,腊质,胶质。
3.舂捣: 用石臼捣碎而快速得到纤维素纤维、再用清水洗涤一次,得到银白色棉絮状的浆料。
4.打槽搅浆、抄纸、晒纸、揭纸 :将浆料放入水槽中便成纸浆(悬浮液),用抄纸器捞出悬浮物,滤水后成湿纸,再晒乾便成纸了。
5.砑光 :光滑细石,刚造好的纸乾燥后表面凹凸不平,用细石打磨使纸张表面光滑。

  东汉时除了麻纸外,还增加一个以树皮为原料的皮纸。树皮中的大量木素,如除去不全,纸张强度就会降低,纸也易变色发脆,但东汉时已有除去木素的有效办法,即采用高温蒸煮的方式。树皮纸的出现是造纸术的一大进步,为纸的制造提供一个更广泛的原料来源。

四、东汉时期用纸的变化

  东汉初期, 麻纸有墨迹,但被认为是不高雅的书写材料,买不起帛,才用麻纸写字,因此仍以竹简,缣帛为主要书写材料。

东汉中期,皮纸,树皮纸,品质比麻纸好,有明显墨迹,字迹清晰,保存良好。获得官方认同,加以推广使用。宫中并开始有专门掌管纸墨的人,且官府常用纸。

  东汉晚期,已有五色花笺、小幅精致华贵的纸张、纸上布有花纹;质量提高后,普遍推行到平常百姓生活当作书写品,竹简,缣帛渐渐被摒弃。

五、 魏晋南北朝时期造纸业的进步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经的大动荡时期,但科学技术并没有因此而停滞。此时的造纸业不但继承汉代的技术,其技术水平亦不断提升,开发出许多新型的造纸原料,改进了造纸设备,并有许多能工巧匠出现,使纸的质量跟产量都大幅提升,也因此在这个时期,中国完成了由使用简牍到使用纸张的转变,纸张从此成为人们的主要书写用品。

  魏晋南北朝由于造纸技术的发展,纸的产量大大增加,使纸广泛的使用,不仅带给人们便利,亦促进了文化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传播与发展。此时,无论是官方用纸还是民间用纸,都已十方普及,不仅是中原江南地区,边远的少数民族也在使用,同时还传出中国。其影响有:
1、兴起私人藏书,抄书之风;
2、促进私人著书修史之风兴起,出现不少长篇巨著,如晋《博物志》,《华阳国志》等;
3、促进书法艺术的发展。“三希墨宝”便是中国现存书法作品中极具魅力的珍品;“洛阳纸贵”的成语也产生在这一时期。

六、 隋唐五代时期造纸业的兴盛   

  隋唐五代时期是中国造纸业的兴盛时期。特别是唐代,政经文化出现了繁荣的景象,农业,手工业,商业蓬勃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为造纸业的兴盛创造了良好条件。该时期,造纸原料极为丰富,纸类品种繁多,造纸区域遍及大江南北,制作加工技艺日趋完美,各种名贵加工纸相继问世,纸产品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之中,印刷术的发明,更促进造纸业的发展,开创了造纸业的兴盛时期。

  唐朝人对于纸的外观和质地特别讲究,所以唐代的加工纸十分盛行,加工技艺日新月异,纸因此被赋予了崭新的面貌和生命。唐代的主要加工技术有染色与涂粉,加蜡,砑光,印花,漆工与绢工,施胶。

  唐朝政府对造纸业十分重视,在朝廷和官府中,安排了许多造纸及加工的技术人才,有熟纸匠与装潢匠的设置。熟纸匠负责加工纸张,以备抄写;装潢匠则负责裱褙,装饰书卷。

七、隋唐时期纸的广泛应用与文化艺术的兴盛

隋唐时期的纸产量与质量皆远超过前代,纸广泛的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雕版印刷术的发明,节省了手抄用去的大量人力与时间,利于书画的流传与保存,更加刺激了造纸业的发展,印刷术也在五代后周时,正式成为官府文化的工具。这个时期的中国名符其实地进入了纸的黄金时代。


1、注解古籍,编著《晋书》,《南史》,《北史》,《隋史》等数百卷史书。
2、翻译抄写经书,政府专门设置翻译经书的机构。
3、糊窗纸,用涂上油的纸做的,可取明保暖,防雨挡风。
4、纸伞,用纸制伞面,刷上油来防雨。
5、灯笼纸,用油纸所制,取代绢等昂贵材料,经济又实用。
6、包装纸,藤纸作成纸袋包装茶叶,可使茶香不散。
7、娱乐,休闲,装饰用品,诸如棋纸,剪纸,纸花,纸扇,纸鸢,包装纸等。
8、纺织品的代用品,诸如纸衣,纸帽,纸被,纸帐,纸甲。
9、丧葬用品,诸如冥钱,纸棺。
10、飞钱:
(1)可以兑换银两的凭证,实际上是收据的一种。
(2)纸币的先驱,钱庄汇票,具有现代汇票的性质。
(3)代替携带不便的金属货币,提供商人经商活动的便利条件。
11、书法:
(1)采用宣纸为主,宣纸始为中国的“文房四宝”之一。 宣纸,有生宣与熟宣之分。熟宣:适用书法及工笔画。 生宣:适用于山水,人物的写意画。包括宣纸,徽墨,湖笔,端砚。
(2)唐代书法艺坛名家辈出。产生了虞世南,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等书法艺术大师。
(3)字体被后人用来临摹和习笔。
12、绘画:
(1)因可造出幅面更大的纸张,皮纸取代了绢作为绘画材料,纸本绘画在这一时期开始出现。
(2)传世的名画有韩滉的“五牛图”等。
(3)采用宣纸为主。

八、 宋元时期造纸业与文化的繁荣

  宋元时期是造纸业的繁荣时期,社会经济与科学文化在前代基础上有很大的发展,特别是手工业生产相当发达,造纸业在当时已是享誉中外,无论在原料,产地,品种,生产规模,技术水平,以及产品的质量,都明显的更超越了前代,不但促进了宋代书画艺术和文学艺术的蓬勃发展,纸在生活上的应用更加广泛,纸币的通行,印书业的兴旺,皆推动了造纸技术进一步的发展,并且再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研究造纸业发展的专门著作,为后人研究造纸提供了宝贵资料。

  宋元时期的造纸原料较前代有很大变化,麻料的使用和麻纸的产量已不再居统治地位,竹纸为新崛起的纸种,与传统的皮纸占据了优势地位。藤纸由于过度采伐原料,造成资源严重匮乏,每况愈下,因此到宋元以后终于退出历史舞台。

九、宋元时期纸的应用   


1、书法
多用竹纸,今存有米芾“珊瑚帖”,王羲之“雨后帖”,王献之“中秋帖”,皆为宋代竹纸。
2、绘画
(1)宋代多为纸绢并用;元代则更广泛的使用纸张。
(2)多用皮纸。
(3)使用彩绘蜡笺等加工纸使达到纸品,诗情,画意的巧妙融合。
(4)宋元时期开始大量采用纸本绘画。
(5)促使文人画家更加方便和随意的去追求笔墨情趣,丰富了宋元绘画的表现方法,并促成个人风格的多样化。
(6)元代画家提倡以诗情,书法入画,达到“书画同源”,对后世书画艺术产生深远影响。
3、刻书
(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提高印刷效率,带动印书业的兴旺。
(2)宋代从中央到各级政府乃至民间,都刊刻,出版各类图书。
(3)私家刻书也在北宋逐渐盛行,以杭州私人书坊刻印的书籍质量最高。
(4)印书业主要集中在浙江杭州,四川成都,福建建阳等地。
(5)宋刻本因讲究用纸质量,很多都得以保存良好流传后世。
4、纸币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行纸币的国家。是金 融货币史上的一大进步。 而早在中国北宋时期就有伪造纸币的现象。
(1)时四川出现“交子”。又称“钱引”。
(2)南宋主要纸币为 “会子”。
(3)金朝主要纸币为“交钞”。
(4)元代则有“中统交钞”,“中统元宝钞”等。
5、官府文件
(1)以黄纸为主。
(2)用在官方文书,写本,刻本,诏令公文。
(3)较隆重的礼仪则采用销金或尼金彩笺。

十、 纸和造纸术的外传

  在纸未发明以前,外国用金石,埃及莎草片,贝叶,树皮和羊皮作为书写记事材料,但这些 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纸在中国问世以后,迅速普及开来,很快传播到国外,纸的外传,通常是分两阶段进行,纸本身是先锋,造纸术则晚一些。

  汉魏时期,中国纸已流传到朝鲜等国。西元六世纪始造纸术流传到朝鲜。七世纪,造纸术经朝鲜传入日本。

  中国地处亚洲东部,因此纸和造纸术首先传播到邻近的朝鲜,日本,东南亚及南亚地区。这些国家在学习和掌握造纸术后,又常常将该国生产的纸张输出到中国,因而促进了中国与比邻亚洲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唐宋时期,高丽纸输往中国大陆,深受中国人喜爱与欢迎。才子佳人鱼书传情多爱用高丽纸。高丽纸扇受中国人欢迎;高丽蛮笺被列为名纸之一。明代书画家爱用“高丽镜面笺”来习字书写。

隋唐宋时期,中国纸和造纸术直接传入日本。中国纸和纸制品大量传入日本,主要有经卷,书画,印本等。日本人统称中国纸为唐纸;中国人则称日本纸为和纸。日本和纸厚重洁白,纤维细匀,精工细致,风格独特。

明清时期,中国造纸术的论著传入日本。

  东汉末年,大批中国人到越南避难,带去中原文化和生产技术。包括造纸术。中国纸还相继船务经东南亚的泰国,柬埔寨,缅甸,菲律宾,印尼,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等国家。这些国家造纸均晚于朝鲜,日本和越南等汉字文化圈的国家。

  八世纪中叶,造纸术经中亚传到阿拉伯,阿拉伯生产的阿拉伯纸大量向欧洲输出,由阿拉伯人将造纸术传至欧洲。十二世纪,欧洲在西班牙,法国建立了造纸工厂。十三世纪,意大利和德国相继建厂造纸。十六~十七世纪,纸张已流行全欧,彻底取代埃及莎草片和羊皮。

  西元七世纪,从阿拉伯地区传来的中国纸引起欧洲人极大的兴趣,纷纷向阿拉伯商人购买。西元八世纪,因购买纸的需要大量金属货币,欧洲人希望建立自己造纸业,因此西班牙成为最早造纸的欧洲国家。西元十世纪阿拉伯人在西班牙的萨狄瓦城兴办欧洲第一家造纸工厂。

西元十二世纪,法国在埃罗城开办一座纸厂。是欧洲人自己真正的造纸基地。法国生产的纸张大批运往荷兰,比利时,英国等欧洲国家。但纸张大多仍由大马士革及西班牙的阿拉伯人供应。意大利由埃及导入造纸术,在蒙地法诺建立了该国第一家造纸工厂。

西元十三世纪,德国曾下令禁用纸张,规定一律用羊皮书写,但未能完全生效。

  西元十四世纪,义大利的造纸业发展很快,成为欧洲用纸的主要供应地,产量超过大马士革和西班牙。

  德国用纸原大多依靠义大利和法国,十四世纪在纽伦堡开办了造纸工厂,并吸收义大利的造纸经验,使造纸业很快的发展。此后欧洲各国都先建立起本国的造纸业。  

西元十七世纪,造纸业遍及全欧。

  美洲在十七世纪以前,除使用传统的羊皮,树皮,纸张主要从欧洲进口。十七世纪后,美国人在荷兰人的协助下,在费城兴办了第一间造纸工厂。而加拿大则在十九世纪才在圣安德鲁斯建厂造纸,澳洲亦在十九世纪才在墨尔本拥有自己的造纸业。到十九世纪后半叶,中国造纸术完成了它在世界上传播文明的历程。

  欧洲人在中国造纸的技术的基础上,不断的进行改造和创新,最终以更加先进的机器造纸工业,占据了造纸业的主导地位。

十一、书评及总结

  从西元前二世纪到十八世纪,中国造纸业一直保持世界最先进的水准跟地位,中国古代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在造纸的技术,设备,原料及加工等方面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一套完整精细的工艺体系。回顾二千多年来中外造纸发展的历程,尽管造纸的技术手段和工艺设备发生了极重大的变化,但造纸的基本工艺原理却没有什麼改变。尽管近代欧美各国的造纸工业超过了中国传统的造纸业,但中国纸的发明和古老的造纸术,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进步所产生的伟大作用和深远影响是永远无法磨灭的。

报告人简历:蒲俊文,男,出生于1964年,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造纸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林学会林产化工分会理事;高等院校林学科林产化工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对外科技交流协会理事。

1986-1989年,在西北轻工业学院制浆造纸工程系任教;

1990-1994年,在俄罗斯圣彼得堡植物高分子工艺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

1994年至今,在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化工系任教;其中,在1996-2000年期间,担任化工系主任。